2 Thessalonians
2 Thessalonians 3:1-5
3:1-5.
Published September 6th, 2015
Author
Share / Groups / About Author
Special note
3:1-5
notes
Special note
This page was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from a module that was shared prior to the release of Published Pages.
notes 1452680593481 Special note This page was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from a module that was shared prior to the release of Published Pages.
3:1-5
2015-09-05 03:41:02
2015-12-06 03:14:32
NT
2 Thessalonians 3:1-5
esv
mine
Finally, brothers,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
pray for us,
他在這裡重複了前書五章二十五節的請求,但更進一步提出他請求代禱的項目。「禱告」原文所用的現在時態, 表示一種持續的活動; 保羅請求代禱,不 是一次過的為著一種特別的、可能很快便成為過去的處境禱告,而是繼續不斷地為著他所常處於其中的宣教士的處境及其需要代求。
that the word of the Lord may speed ahead
「快快行開」的原文 直譯是「奔跑」。除了啟示錄九章九節外, 只有在本節, 動詞「奔跑」的主詞是物而不是人: 換言之, 這裡用了擬人化的說法, 強調了在保羅的觀念中「福音的那種本有的、幾乎是獨立地存在的、屬神的能力」。
and
be honored,
as happened among you,
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
that we may be delivered from wicked and evil men.
譯為「無理」或「不講理」( 新譯) 一詞的原文在保羅書信只見此處, 在新約另外亦只用了三次; 此字原意是「不得其所」、「不適當」或「不正當」,由此而得「罕見」、「驚人、不尋常、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
For
這句解釋了為何有那些又壞又惡的人存在-「因為「信』 不是屬於所有人的」( 原文直譯) 。
not all have faith.
But
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凶惡)。
the Lord is faithful.
本節跟上一節有兩方面的聯繫: (一)上節最後一個字是「信心」,本節原文第一個字是「信實」, 兩字字音近似, 構成一種「文字遊戲」; (二)二字亦構成思想上的對比,由「但」或「但是/然而」 ( 現中/當聖) 一字引介出來;又壞又惡的人( 迫害者) 是沒有信心的, 但主是信實的, 因此有信心的人( 被逼迫者) 可以倚靠信實 的主而得到鼓勵。
He will establish you
guard you against the evil one.
And
我們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
we have confidence in the Lord about you,
that you are doing
will do the things that we command.
May the Lord direct your hearts
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 神,並學基督的忍耐!
to the love of God
「引導」的原文是祈願式語法的動詞,已在前書三章十一節的祈願中出現過 ; 它的過去不定時時態並不表示一次過的引導,只是把重點放在引導的事實(而不是過程) 上。
用在概括性的意義上,「心」指人的整個內在生命。
to the steadfastness of Christ.
本節「神的愛」一語單指神對人的愛; 不過, 就事實而論,信徒若對神的愛有深刻的體驗, 他們便會( 或至少應當) 向別人反映神的愛, 即是向他們顯出自己所已經歷的、神對他們所已顯明的那種愛, 「使你們有上帝的愛」( 新譯) 這種譯法也許正好把片語的原意(神對人的愛)及引申而得的意思(人對神的愛)同時包括在內。
在此平行狀 的提示下, 並配合著「堅忍」一詞在上文(一 4 ; 參帖前- 3 )及保羅書信一貫的意思,「基督的堅忍」最自然的意思是基督本身所 顯出來的堅忍 ; 但保羅顯然願望讀者在自己的生命中顯出基督所表現的那種堅忍來,
phrasing
11441424462946 1437262433657 3:1-5 2015-09-05 03:41:02 2015-12-06 03:14:32 NT 53 3 1 3 5 2 Thessalonians 3:1-5 esv mine 0 1 53003001 Finally, brothers, 0 53003001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 0 53003001 1 pray for us, 0 他在這裡重複了前書五章二十五節的請求,但更進一步提出他請求代禱的項目。「禱告」原文所用的現在時態, 表示一種持續的活動; 保羅請求代禱,不 是一次過的為著一種特別的、可能很快便成為過去的處境禱告,而是繼續不斷地為著他所常處於其中的宣教士的處境及其需要代求。 2 1 that the word of the Lord may speed ahead 7 「快快行開」的原文 直譯是「奔跑」。除了啟示錄九章九節外, 只有在本節, 動詞「奔跑」的主詞是物而不是人: 換言之, 這裡用了擬人化的說法, 強調了在保羅的觀念中「福音的那種本有的、幾乎是獨立地存在的、屬神的能力」。 2 1 and 33 0 1 be honored, 33 0 1 as happened among you, 46 0 1 53003002 and 7 53003002 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 0 53003002 1 that we may be delivered from wicked and evil men. 7 譯為「無理」或「不講理」( 新譯) 一詞的原文在保羅書信只見此處, 在新約另外亦只用了三次; 此字原意是「不得其所」、「不適當」或「不正當」,由此而得「罕見」、「驚人、不尋常、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 2 1 For 15 這句解釋了為何有那些又壞又惡的人存在-「因為「信』 不是屬於所有人的」( 原文直譯) 。 2 1 not all have faith. 15 0 1 53003003 But 15 53003003 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凶惡)。 0 53003003 1 the Lord is faithful. 15 本節跟上一節有兩方面的聯繫: (一)上節最後一個字是「信心」,本節原文第一個字是「信實」, 兩字字音近似, 構成一種「文字遊戲」; (二)二字亦構成思想上的對比,由「但」或「但是/然而」 ( 現中/當聖) 一字引介出來;又壞又惡的人( 迫害者) 是沒有信心的, 但主是信實的, 因此有信心的人( 被逼迫者) 可以倚靠信實 的主而得到鼓勵。 2 1 He will establish you 11 0 1 and 18 0 1 guard you against the evil one. 18 0 1 53003004 And 11 53003004 我們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 0 53003004 1 we have confidence in the Lord about you, 11 0 1 that you are doing 19 0 1 and 27 0 1 will do the things that we command. 27 0 1 53003005 May the Lord direct your hearts 0 53003005 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 神,並學基督的忍耐! 0 53003005 1 to the love of God 14 「引導」的原文是祈願式語法的動詞,已在前書三章十一節的祈願中出現過 ; 它的過去不定時時態並不表示一次過的引導,只是把重點放在引導的事實(而不是過程) 上。 2 1 and 14 用在概括性的意義上,「心」指人的整個內在生命。 2 1 to the steadfastness of Christ. 14 本節「神的愛」一語單指神對人的愛; 不過, 就事實而論,信徒若對神的愛有深刻的體驗, 他們便會( 或至少應當) 向別人反映神的愛, 即是向他們顯出自己所已經歷的、神對他們所已顯明的那種愛, 「使你們有上帝的愛」( 新譯) 這種譯法也許正好把片語的原意(神對人的愛)及引申而得的意思(人對神的愛)同時包括在內。 2 1 0 在此平行狀 的提示下, 並配合著「堅忍」一詞在上文(一 4 ; 參帖前- 3 )及保羅書信一貫的意思,「基督的堅忍」最自然的意思是基督本身所 顯出來的堅忍 ; 但保羅顯然願望讀者在自己的生命中顯出基督所表現的那種堅忍來, 2 0.5 1 14 5 8 5 6 phrasing
Comments
Disclaimer: The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expressed on this pag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may or may not accord with the positions of Biblearc or 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